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月老志 !
韩文公在《原鬼》中说:“土石有形而无声,风霆有声而无形,有声与形的是人和兽,无声与形的是鬼和神”。
人类的‘形’自然是指肉身,‘声’即是感知,人类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愁,发为声歌,都是缘于对天道世情的感触。
但韩文公仅是站在人类的认识上立说,说鬼、神无声无形,这就未必然了。‘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人和鸟兽都叫作含识之类,但智能高低相差甚远,人类的六识感知不到鬼神也并不奇怪。若说鬼神没有形质和觉察,那就连土石风霆都不如,怎么能得到世人的崇仰呢?
道家将肉身叫作寄舍,就好像房屋一样,用来遮蔽风雨。灵识是无形之物,和风霆相似,如果没有肉身锢闭,就容易灰飞烟散。佛家说三恶道修行得道的少,就是因为灵智太低,肉身一死,魂魄也难以存活。
古人有轮回转生之说,积善业投生善道,积恶业投生恶道。但世间大多数人都是碌碌庸人,没有大的善举或者过恶。一般来说,灵魂要比肉身存活的时间长一些,舌在齿牙牢,柔弱胜刚强,这是符合生理周期的。
若想成仙得道对于神魂的要求就更高了。封神大战之后,世人都知道神和仙是两种不同的道果。从历史渊源上来看,神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僊(仙)指的是迁徙的人。龙族兴盛之后,神族被迫往天界和海外迁徙,被土著称作僊人。至于仙指山中修行者已经不是古义。
神族之所以分崩离析,不是一朝一夕之故,而是长期倾轧内斗的结果,昆仑神庭的失陷也宣告了古神族的衰落。
‘时势造英雄’,神族失去了对三界的掌控力,龙族虽然强大,一时也未能取而代之。仙人中涌现出不少有志之士,创辟出别具生面的修行法门,道术非常兴盛。
十洲三岛被称作仙人的渊薮,奇人异士层出不穷。一直到西王母入主天庭,天界神族和海外仙族合而为一,这种势头才消歇下去。
历史的渊源已经不再重要,但神和仙代表的两种修行理念一直影响巨大。大体上来说,神和仙在修行上的区别就是炼体和炼气的差异。
古神族承继盘古神王的血脉,大多都是炼体强者。皇天、帝俊、刑天、夸父、祝融、夔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了古神族的最强实力。皇天被废,帝俊和刑天争夺神王,砍掉刑天头颅,夸父战死,祝融和共工势成水火,夔龙和泽神云梦退隐,昆仑神庭的主神十去七八,自然抵挡不住龙族大军。
神道随着古神的凋残一蹶不振,直到封神大战的时候,仙道还凌驾于神道之上。但西王母入主天庭之后,海外仙族逐渐失去了对天庭的影响,神道凭借着香火修行的法门再度兴盛。
炼气法门一般不在肉身上花费太多力气,这跟服食之法的由盛转衰有关,古神族的肉身之所以强大,由于并非血肉之躯。都是从水火风雷等自然力修炼出来的。修行者锻炼肉身,只能用灵芝仙草伐毛洗髓,而这些草药的生长期十分漫长,竭泽而渔,后来的修行者找不到灵气充足的草药,服食之道自然就难以为继了。
值得一提的是,封神大战之后杨戬、韦护、雷震子和李靖父子四人肉身成圣,似乎炼体方门尚有可为。实际杨戬是帝俊的孙子,雷震子是夔龙的后人,两人都有古神血脉。韦护和金吒、木吒都是佛门弟子,哪吒是灵珠子转世,又是莲花化身,李靖刻薄寡恩,无甚本领,完全是父凭子贵。所谓肉身成圣不过是天庭装点门面,和道家法术没有多少关系。
此路不通,修行者便把希望寄托到炼气上。人类灵智独高,于炼气一道是很有优势的。炼气的关键是神魂的自立,肉身死亡之后,神魂还能独立存在。
儒家专注人事,走的就是炼气的路子。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左传》有三不巧之说,立德、立功、立言。周敦颐、张载又张大之。
本来古圣先贤的精神足以不朽,这就是独立、自繇的仙道。后世的神道设庙祭祠,用土偶做成神像,甚至塑成金身,一般情况神魂是飘荡无依的,所以要塑造一个寄舍,就像生时的肉身一样。
但圣贤的真精神在德业事功上,不在神庙中的泥塑木雕。庙食的方式给神道创造了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凡夫俗子向神灵祈求福报,就像向官吏行贿似的,便佞善柔如河间先生之流巧言文饰,说什么神灵秉直无私,不见世间乌烟瘴气都是神灵尸位素餐的结果,天庭不过是三界的朝廷,神灵也如同凡间的官吏,凡夫俗子心存畏惧者有之,真要个个公正廉洁人间早就是大同之世了。
玉皇大帝和西王母执掌天庭之后,神道势力逐渐压倒仙道,迥出三教圣人意料之外。据说三教共拟封神榜,根性上乘的得成仙道,下乘的成神道。这个决断本身就值得商榷,仙道虽说崇尚独立、自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封神之后本应该改弦更张,有所作为,自然应该挑选德才兼备的来宰制神道,怎么能让一些披毛戴角之流充斥庙堂,高才敏行反而放任自流,燃灯道人和观音、文殊、普贤诸尊者投入佛教,想必也是心灰意冷了吧。
当然,玉帝是逢蒙之子,逢蒙欺师灭祖,杀害大羿,玉帝将妹子嫁给小金乌,后又逼他禅让帝位,将妹子押在桃山之下,迫害两个外甥,赖东王公出面才保全了阳朱、杨戬。
这样一个人,自然是贤德之人耻于为伍的,玉帝信任的像李靖、闻仲,一个漠视骨肉亲情,一个助纣为虐,都是浪得虚名的寡德之徒。专赖一干寡廉鲜耻的御用文人歌功颂德,颠倒黑白,将张媱说成思配凡夫,混淆视听,闻仲这种老奸巨滑,为了一己权位穷兵黩武的家伙都成了孤胆忠臣,天下还有何是非可言?
可怜世间尽有些糊涂虫居然为闻仲一掬同情之泪,他招揽那么多妖魔鬼怪,公然荼毒平民百姓,丧心病狂,枉言修道数十载,不辨邪正,挫骨扬灰都便宜他了。
纣王虽是盖世暴君,毕竟天下之恶皆归焉,遗臭万年也算报应不爽。闻仲这样助纣为虐的奸魁竟然高坐雷府,执掌雷罚,安然受天下百姓瞻拜。这底下该有多少冤假错案,想想都不寒而栗。
天庭有这样一个道貌岸然的玉帝,又有这样一群利欲熏心的臣子,无怪世间百姓多磨多难,苦无宁日了。
‘物极必反,无往不复’,随着道术的发展,仙道经过长期的蕴酿之后呈狂滔巨澜之势漫延三界。
方今三界有神国,有仙国,神族迁徙到海外后合并五大仙葫号称东胜神洲,中土神道非常兴盛,又叫赤县神州。俱芦洲、牛贺洲的众多邦国都以仙道兴国,扫除了形形色色的神庙。但神道和仙道只不过是一个名目,如今三界崇尚仙道,许多邦国都改弦更张,建立仙国。
往年七曜府的莽魁君更是大肆灭神,将国中的神庙尽数捣毁,转过头他自己的神像倒抬进了神庙。
反而很多仙国保存着神灵,修行者的心态却平和很多。
仙道的根柢是神魂自主,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修行的结果。孟子说,‘人人可为尧舜’。佛陀说,‘众生皆可成佛’。要名符其实谈何容易,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他想必很失望,所以到少林寺面壁去了。
归结起来,只有古神族修炼的才是炼体法门,杨戬、雷震子可算是这一派的后劲。后世不管神道还是仙道都是炼气之法,神道以香火滋养类似服食之法,只是服食的对象已经不同,道家服食是为了伐毛洗髓,神道服食不过是复养神魂而已。
武人又有以武入道,以力证道的说法,其实就是用炼气的方法强固肉身,这倒算是炼体法门,古神族的炼体无非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古神族的肉身是自然力所化,像山石水火之类,本身寿命就很长,人类的凭借太过薄弱,‘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充其量和秦汉之际一辈服食成仙的相似,彭祖年寿八百,应该算是极致了。而且这样只能修成地仙,遐举飞升就很困难。
佛家修炼虽然不注重导引炼气,实际也是一种精神修炼。僧人圆寂之后肉身焚化,往生西方。僧人的舍利和道士的金丹类似,儒、释、道修行的主要方法都是神魂修炼,只是奥妙各不相同罢了。
比武较技的时候多半也从肉身和神魂两方面下手。除非是修行有成遗蜕肉身的仙道高手,肉身攻击往往失其效力,但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并不多见。
针对寻常修士,肉身攻击和神魂攻击同样有效,常见的五行灵力就是对肉身和神魂进行无差别打击。肉身是神魂的营卫,神魂是肉身的指挥,是以道行高手往往会选择神魂攻击,一旦神魂受挫远比肉身恢复困难得多。
天魔女的‘阴炽功’便是神魂攻击的法门。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最后一种就是五阴炽盛,五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是为人类遭遇的种种困惑。
天魔舞则是天魔女的看家本领,据说是从天竺婆罗门舞变化而来。婆罗门教是佛教的死对头,曾经派遣魔女引+诱佛陀及其弟子,试图破坏他们的修行。
所以天魔舞极具魅惑力,是让和尚都把不定禅心的大神通。
天魔女舒展身体,柔滑的腰肢宛若柳条一般,随风曼舞。身上变化出幻影千道,阴风鬼啸,让人既惊又惧,苦不堪言。
银川女仙眼眸微阖,以静制动,幻影的攻击没有形质,直指心神,根本无从抵挡,银川女仙脸色泛白,娥眉微蹙,咬破舌尖,喷出一阵血雾。
种种幻象眨眼消失无踪,银川女仙还没有缓过气来,天魔女哼哼冷笑,瞬间侵到近处,五指纤纤,朝她面前抓去。
“住手——”
明钦凝神观战,暗自提聚真气,眼看银川女仙性命不保,当即运转金刚法相,冲撞上去。银川女仙不敌天魔女他多少有些责任,自然不能让她命丧天魔女手中。
“你是找死。”
天魔女陡然觉得劲风袭体,不由柳眉倒竖,手掌一翻好似晴空电闪,银色的指甲寒光隐动。
明钦蓄力已久,有进无退,双拳扎扎实实攻击过去。神魂中透射出光华赫熠的法相,恢宏肃穆。
天魔女微微冷笑,夷然无惧,掌心一合扣住明钦的拳头,指甲滑动响起在金石上划动的声音。
明钦闷哼一声,拳头仿佛打到泥沼里,浑不受力,天魔女的功力非同小可,比起天试宗的宗主也不遑多让,明钦差得不是一筹半筹,和她正面较量无异于以卵击石。
“好小子,你要护着这个假正经的骚+货,我就成全你。”
天魔女眼眸微眯,嘴角噙着笑意,明钦直觉得一阵眼光,天魔女的面庞上呈现出种种幻象,好像荷花绽放,让人目眩神迷。
天魔女正自得意,忽然神色一变,尖叫道:“不要伤我夫君。”
手掌一阵松动,似乎要撤回劲气。天魔女倏又脸色微沉,厉声道:“仙儿,你要做什么,这样会害死我们的。”
“我不管,你不能伤他。”
天魔女体内存在着两具神魂,萧仙露突然觉醒,顿时让她十分被动,难以应付自如,脸上神色变幻,声音忽高忽低,似乎在自言自语,又像在相互争辩。
明钦微感愕然,他倒没有乘机进攻,虽然以天魔女的深厚功力进攻也未必能讨到便宜,怎么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