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沉鸾孽 > 第74章:故技重施

第74章:故技重施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沉鸾孽 !

    为着臣暄这一番挽留,鸾夙只得在黎都城西暂且歇了脚。这一次臣暄为她置备的园子并不华丽敞阔,反是幽静精巧,倒也颇合鸾夙的心意……只除了这园子的名字——“觅沧海”。

    不由教她想起了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鸾夙猜臣暄是故意为之。

    她知晓他此刻正值整肃之时,想北熙经历两年战乱,虽说江山已然易主,可后续事务纷繁复杂,臣暄作为镇国王独子,毫无疑问要担起重责。只是鸾夙未曾想到,这一等,她竟等了他三个月。

    时令由秋入冬,这三个月里,北熙又发生了几件大事:

    九月,镇国王臣往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宣”,改元“中天”,时称“北宣”,自此北熙王朝覆灭。北宣定都黎都,中天帝臣往大赦天下,册封独子臣暄为太子,义子臣朗为靖侯;

    十月,北宣太子臣暄亲自带兵追击原氏余孽,一举歼灭原歧亲信及出逃九族;

    十一月,中天帝臣往着手重建北宣诸事,颁下法令免去四州百姓一年赋税,清洗朝堂。

    而待到臣暄凯旋黎都,举城共迎,已是这一年的腊月初。

    世人都道,中天帝臣往不过是在为太子臣暄铺路。无论是将国号定为“宣”,亦或是中天帝改元“如日中天”,无不在明里暗里突出了那个“暄”字——中天帝想将开国功绩留予臣暄,教爱子名垂史册。

    在鸾夙与臣往有过几面之缘后,她认为世人所言不无道理。中天帝臣往,对其独生爱子可谓严慈有加、筹谋甚远。

    不过出乎鸾夙意料之外,臣暄竟会在回城的第二日便来看她。当时她正裹着披风坐在廊下发呆,甫一瞧见门口立着个白色身影,还道是自己花了眼。

    再定睛细瞧,来人已颇为悠闲地迈步而入,眸中带着几分笑意,也不知已在门外看了她多久。

    鸾夙起身想要称“世子”,话到嘴边又改为“殿下”,她勉强扯出一丝微笑,可不知为何,却自觉笑不出来。

    臣暄身后还跟着宋宇,一袭素白衣衫看似寻常,唯有卓绝于人的气质、和腰间悬挂的珠玉能泄露其尊贵出身。他不紧不慢行至廊下,看着鸾夙浅浅笑道:“夙夙见了我,怎得笑比哭还要难看?”

    鸾夙顺着他的话撇了撇嘴,将隐藏在心底的那份莫名滋味挥散开去。

    在离启别殇之事上,她向来觉得臣暄与旁人大不相同。

    旁人若是与故人久别重逢,大约都会唏嘘一番,回首往事兼且问候。而臣暄从不为之。无论是她挂牌之日知晓他的真实身份,还是去年八月在幽州夜宴上再见,亦或是今日他的不期而至……彼此重逢的那一刻,臣暄从来都是淡淡笑望着她,不问过去,亦不煽情。

    反之,旁人若与故人离别,大约都会无语凝噎,尽量抹去离愁别绪。而臣暄却会刻意渲染。在闻香苑养伤时他要求她跟他走,逃出黎都时他立下三年约定,他带兵北上前烙下缠绵一吻……彼此分离之时,臣暄总是一派情意绵绵,仿佛要将他的言行、模样镌刻在她脑海最深处。

    他一直都做得不错,将她的心思摸得通通透透。许是因为彼此离别之际太过深刻,才教鸾夙觉得与他的每一次重逢,皆如潺潺流水划过心扉,彼时他给她的感觉,她总是难以忘怀。

    鸾夙眼瞧着白衣身影行至面前,才回过神来,解释了自己的失态:“殿下逢战必捷,所向披靡,教我慑住了。”

    臣暄眼中盈满打趣的笑意,俯身贴近鸾夙的耳畔,语气轻柔且带着诱惑:“你赞我赞得好听,再说一遍。”

    鸾夙只觉周身发麻,连忙后退一步:“殿下如今身份贵重,言行当为天下表率才是。”

    “难道我如今言行失当了?”臣暄挑眉笑问。

    鸾夙大感无奈。

    臣暄见状笑出声来,抬首紧了紧鸾夙肩上的披风,道:“黎都渐寒,怎得不回屋去?”

    鸾夙摇了摇头:“并不觉冷。”

    “你不觉冷,我可觉得心疼,”臣暄自然而然揽过鸾夙腰身,半哄半劝半调侃地将她送回了屋内。

    坠娘和宋宇早已不知所踪,可进了屋子,鸾夙却忽然局促起来,那些准备了三个月的话,不知该如何说起。想了想,终是咬牙起了头:“殿下何时立妃?”

    臣暄面色不变:“夙夙想我立谁?”

    鸾夙垂了眸:“自然是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日后堪为母仪天下。”

    “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臣暄喃喃重复,面上露出自嘲的笑意:“你我三月未见,我刚回黎都,你便对我说这些?怎得比朝中的老顽固们还要着急?”

    臣暄甚少有这样犀利相问的时候,鸾夙只觉事先打好的腹稿再也说不出口,唯有从腰间取出那枚白如凝脂、毫无瑕疵的玉佩,无言送回。

    她听到臣暄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声音带着她从未明了的失意:“早知如此,我不如不来。”

    鸾夙只觉掌心的玉佩再没了温润触感,贴着她的微凉指尖,险要从手中滑落坠地:“如今凌府大仇得报,鸾夙在黎都再无记挂,还望殿下放我归去吧。”

    她忽然想起了聂沛涵。不知为何,她从不敢在聂沛涵面前这样直白地道出离别之意,是以才会留下一纸信笺;而面对臣暄,她从来都觉得坦然,不必在他面前隐藏任何情绪。

    臣暄的面色此刻已然沉到极点,鸾夙知道自己惹恼了他,可这一天,他们彼此都应清楚,迟早要面对,避无可避。

    “夙夙不守信了,”她听闻他淡淡斥道,“此离三年之约,尚有一年之遥。”

    “可我等不及了,”鸾夙坦白回道,“殿下明知你我身份相去甚远,如今你是天潢贵胄,而我曾堕入风尘,又如何能走到一起?”她别过脸去,唯恐他瞧见她的悲伤:“殿下从不自欺欺人,这一次也不该如此。”

    臣暄沉默了半晌:“你的身份从不是问题。我会为凌相翻案,请父皇追授他为太子太傅……何况他与丁将军师出同门,这称号当是受之无愧。”他认真地看向她:“夙夙届时便是凌相千金、太傅之女,难道还不行吗?”

    鸾夙双眸微阖,决绝地摇头:“我在风月场中浸淫多年,恩客百千,虽说未有肌肤之亲,却也是声名在外了。即便殿下愿意为我恢复凌芸之名,我自己也无颜受之,怕是要为父亲抹黑了……还是让我继续做鸾夙吧。”

    臣暄看向鸾夙,仍旧重复了方才那句问话:“既然如此,夙夙想我立谁为妃?”

    “圣上初登大位,理应借此机会安抚重臣之心,为殿下娶几位秀外慧中的妃子。”鸾夙由衷地道。

    臣暄苦笑回叹:“我记得我对你说过,我与聂沛涵不同。姻缘之事,实难违心。”

    若说半分也不动容,绝对是自欺欺人。鸾夙语中带着几分不舍的哽咽:“殿下是恣意之人,不愿违心,我却怕殿下有朝一日追悔莫及。”

    “我都不怕,你怕什么?”她听到他略带嘲讽的质问。

    鸾夙忽然发觉,自己向来自诩伶牙俐齿,可在面对臣暄与聂沛涵时,却从未占过上风。即便偶尔胜了,也是他们让着她。好比此刻,她实在无言以对了。

    臣暄见她已有彷徨之意,再劝道:“如今黎都之外余孽未清,并不安全,你孤身在外,我不放心。即便要走,也再等一等吧。”

    他似是无奈,又似妥协:“你不想进宫,我不勉强。只是你我三年之约未至,我想你留下。否则即便你走了,我也不会甘心。”

    鸾夙紧紧握着手中玉佩,指甲几乎要嵌入肉中。

    臣暄见状再低低哄道:“虽说原歧已死,然周会波却逃了出去。说来他才是害死凌相的幕后黑手,夙夙难道要就此作罢?”

    周会波……鸾夙闻言紧咬下唇。是啊,她几乎要忘了,是周会波向原歧进献谗言,才间接害死了父亲凌恪。这其中有何内情,的确值得探究一番。毕竟她身负龙脉,若是周会波不除,她亦难以走得安心。

    臣暄每每总能猜中她的心事。他说得半点没错,若是擒不到周会波,若是不问出他陷害凌府的缘故,她余生仍是寝食难安。

    鸾夙不禁想起去年在幽州与臣暄重逢时,他曾提过要带她去见时为镇国王的父亲臣往,被她一口回绝;然而最后,他还是哄着她去见了,不过是拿了朗星和坠娘当幌子。

    而如今,自己分明是无比坚定欲离开黎都,却还是被他这一番话给动摇了主意。

    他故技重施,她却屡屡上钩。

    不得不说,以退为进之事,臣暄深谙此道。

    然而若就此留下,那龙脉秘密必将成为他们彼此之间的一个负担。正如同她与聂沛涵。这个疙瘩倘若解不开,莫要说与臣暄携手一生,只怕便是做个知交好友,她也会耿耿于怀。

    试想臣暄父子明明早已知晓此事,可为何臣暄从不问她?天下逐鹿之人皆对龙脉趋之若鹜,她不信他不想要。既然他已走到这一步,成了北宣新主,又怎会不对龙脉动心?

    “若是我说,我欲以龙脉地图换得己身自由,殿下可会放我离去?”鸾夙的这一问,她自以为半是真心,半是试探。

    臣暄闻言却深深蹙眉,语中是鸾夙从未听过的严肃与恼怒:“这句话你以后不许再提。”

    鸾夙只觉心中一揪,仍不死心:“殿下如今尚不知晓龙脉到底为何物,若是我说出来,只怕殿下便不会拒绝得如此痛快了。”

    臣暄却是面色渐冷,看向鸾夙的眸光之中分明带着十足的坦荡:“你不用说出来,龙脉到底是何物,我不想知道,也不必知道。若是哪日我想知道了,自会问你。我若不问,

    那龙脉于我而言便如无物。只要不落入有心人之手,即便就此永远掩埋,也未尝不可。”

    臣暄面上又带了几分嘲讽,然更多的却是自负:“龙脉是大熙王朝的龙脉,与我新朝何干?它若当真如此有用,大熙岂会分崩?北熙岂会易主?可见龙脉之物,不过是世人吹捧罢了。”

    他上前一步,握紧鸾夙攥着玉佩的双手,语中那番意气风发足以令天下贪欲之人羞愧:“我向来不信富贵有命。龙脉是死物,人才是活的。我父子二人没有龙脉,照能问鼎北宣之主,可见天命之事,全赖人为……”

    鸾夙永不会忘却这一日,这一景,还有景中那个如画之人。只因臣暄说了一句她从未听过、今后亦不会再听闻的狂妄之言。虽说狂妄,却直击她心中——

    “龙脉于我,得之,锦上添花;不得,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