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 第139章 月湖叙话

第139章 月湖叙话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

    宁波府。

    静谧无事。

    王守敬将简单的事务,交给了主吏屠子真,魏宗负责决策。

    美其名曰监管一段时间。

    王守敬得以从案牍中脱身,转向悠然的生活。

    无所事事,流连于市井,会觉得光阴似箭。

    什么都没做,一事无成,年岁就已渐长。

    这种人若有幡然醒悟的一天,会过得分外地痛苦。

    心有期盼,而勤勉不辍,时间就会慢下来。

    每一步,都有规划。

    每一天,都会有收获。

    心里觉得很欣慰。

    哪怕秋去冬来,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也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王守敬觅一舟楫,邀约杨士奇游览月湖。

    月湖十洲,乃宁波府盛景。

    南宋绍兴年间,就已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

    贺知章曾游此湖。

    他旷达洒脱,气度雍容,留下不少千古名句。

    还有担任过鄞县县令的王安石、官居宰相的鄞县人史浩、慈湖先生杨简等。

    他们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着书。

    为月湖留下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王守敬远远眺望,岸上庭院水影,绿树青砖,随着水波荡漾。

    风景幽雅,瑞气霭林。

    诸座殿宇蔚为巍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艄公长篙一推,舟楫飘然而行。

    王守敬和杨士奇坐在一尘不染的苇席上,摆一短案。

    案上有点心、时蔬时果,以及一盏热茶,冒着腾腾的热气。

    湖水悠然,微微拍击船舷,溅起浅浅的清浪。

    沁人心脾地凉。

    王守敬迎着湖风,风致翩翩,不畏秋意。

    杨士奇反倒是有些弱不胜衣的样子,不过依旧举止恭慎,对答、谈事皆有灼见。

    王守敬吩咐侍女烫酒。

    侍女安排妥当,摆酒上来。

    杨士奇好奇地望了王守敬一眼。

    “再过几日,郑和的舰队就要抵达宁波府了。”

    “这样的清闲的日子,恐怕不会再有。”

    王守敬唏嘘感慨,敬了杨士奇一杯。

    “哈哈哈!”

    杨士奇畅饮,多了些许暖意。

    二人论文说经,顿觉畅快。

    只是杨士奇总觉得,这些经文并没有入王守敬的心。

    经文的知识和道理,都是先贤的总结,杨士奇带着一种深沉的思绪,充满敬佩和仰慕。

    王守敬则是云淡风轻,给人的感觉,就是“浮夸”。

    论及经文要义,王守敬阐述清晰,一些见解让杨士奇豁然开朗。

    王守敬思路清奇,

    唯一让杨士奇头疼的是,王守敬总是能够列举出诸国的案例。

    包括罗马、安息等等。

    “作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

    “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

    “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

    这种思维,杨士奇有时候不敢苟同。

    王守敬称为“工商业的文明”,建立契约和平共处的思想。

    也就是宁波府管理众多商贾的些许依据。

    “历代先贤具有理念的知识,理念像黄金一样永恒不变,这些人是掺了黄金的。”

    “将士们为了勇气、荣誉这些东西战斗,而不是拥有理念,这些人是掺了白银的。”

    “商贾们为了现实中的物品忙碌不休,而现实中的物品是容易腐朽的,这些人是掺入了铜和铁。”

    王守敬的一些言论,简直打开了杨士奇新的世界。

    相当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另一种阐释。

    中原一直以来,都长期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只有短暂的繁荣。

    无所谓对错,也无所谓优劣,只是王守敬重新提出了一条新的道路罢了。

    发展商业,并不会让王朝崩塌、失去控制。

    中原王朝一直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让王朝千秋万代。

    要走出三百年的枷锁,必须寻求新的改革。

    杨士奇进入内阁后,辅佐朱棣处理国政,接触的都是国家大事。

    可以说,朝廷的每一个政策,他都清楚地了解。

    但很多问题,大都是哪里有了天灾,哪里需要赈灾。

    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周而复始。

    何曾像王守敬一样,在宁波府大刀阔斧?

    迄今为止,还是有很多朝臣,不知道宁波府的钱财从哪里来。

    为何宁波府的赋税,竟这么高。

    只是单纯地凭借市舶司,杨士奇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贸易,会有一定的收入。

    但宁波府取得的成绩,已经是好几个市舶司的总量了。

    杨士奇一步步地了解,越来越觉得心惊。

    王守敬的施政,完全是一套新的理论。

    起初杨士奇以为,这样一定会乱套。

    后来越了解,越觉得这一套体系,在逐步地巩固。

    简直无懈可击一样。

    王守敬的解释很清楚。

    他只是把所有人打懵了,破绽还没有显露出来罢了。

    例如贫富差距地扩大!

    王守敬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缺陷。

    封建王朝下,追求人人平等?

    怎么可能。

    生命得到尊重,才是最后的底线。

    湖水悠悠,心也悠悠。

    王守敬和杨士奇叙话长谈小半日,透漏出了很多的理念。

    毕竟接下来,杨士奇也可以为宁波府保驾护航。

    一些情况,还是要让他了解的。

    杨士奇畏冷,半依靠着,披上锦裘。

    “若是能够早一点认识志恒就好了。”

    “现在认识也不迟,如果有一天,我向朝廷上书全面开海。杨阁老会支持吗?”王守敬认真地询问道。

    “开海,有利有弊。”

    “朝廷禁海,不只是为了防范海盗、倭寇,还有人心!”

    杨士奇感慨万分。

    “大明若是不能给后世留下广袤的疆土,你我都是罪人。”王守敬袒露心迹道。

    “说得好!”

    “大明一定能够恢复汉唐时的荣光,我愿助志恒一臂之力。”

    杨士奇铿锵表态。

    “我知道陛下有北伐的远望,宁波府的职责,则是整合南北的财富,为陛下所用。”

    “因此只要宁波府能够持续挣钱,谁管理都无所谓。就算出了差错,也是由陛下惩处。”

    王守敬爽朗清举,做事坦荡。

    这也是杨士奇最赞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