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次女 !
匈奴王接到求亲书时,放声大笑,笑的很爽朗。边上的侍卫们见大王如此高兴,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笑容。
看来一定是有好消息,不然大王也不会笑的这么开怀。匈奴王笑完了,接着就对身边的随从大声道:“去请托利公主!”
托利公主自从上次见识到南宫国男子的俊美之后,再看匈奴的粗汉子时,就怎么看怎么不对味了。
也再不愿同那些勇士们调情了,反倒成日愁眉不展,不明白自己哪里不好,为何莫世子就不喜欢自己呢?
托利公主为此,还去王账求过匈奴王几次,就是希望匈奴王帮自己施施压。
让莫世子心甘情愿的娶自己,托利公主从不知道,原来自己一样可以为了一个男人放下身份和脸面。
以前只看到那些勇士们为了自己去拼命,可是如今轮到托利公主喜一个人时,一样愿意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去拼。
可惜托利公主根本没机会,自从上次来过匈奴后,莫世子就不曾再来了。
一点机会都没再给托利公主,托利公主伤心不已,成日饮酒作乐。
这不托利公主让人带到王账时,还是一身酒气呢?
脸喝的通红,一看就是喝多了。匈奴王看着自家妹子喝的醉成这幅样子,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为了一个男人致于吗?这匈奴的勇士千千万万,何必一定要嫁给莫世子呢?可是匈奴王明白自家妹子的性子,一旦看上的东西,那怕不好也非得争到。
这也是匈奴女子身上的特性,敢爱敢恨。
托利公主坐在毯子上。一脸不快:“王兄,您寻妹子何事,妹子这会正喝的高兴呢?”
匈奴王没好气的朝托利公主看去,“你这丫头,怎么就这般实心眼呢?还好天神保佑,莫世子居然请来求情书,这个你真要如愿了。”
托利公主一时还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呢?莫世子真的送来求情书。真的愿意娶自己吗?不会是骗人吧!
托利公主一脸兴奋的冲上前,看着匈奴王,一脸的祈求:“王兄。你不会在骗我吧!”
匈奴王把桌案上的求亲书拿出来,直接丢到托利公主怀里:“丫头,你看看,这就是求亲书。”
托利公主立马打开求亲书看。为了方便识别,求亲书是由汉语和匈奴语各一份组成。匈奴公主越看越清醒。越看越高兴,真的吗?他真的愿意娶自己吗?
托利公主抱着求亲书就往王账外跑,接着外面到处可以听到托利公主高兴的尖叫声。
匈奴王宠爱一笑,这丫头还是如此直性子。怅内一下子安静了。匈奴王想的更深入了。
探子已然把莫家军与南宫皇室的争斗查清楚了,莫离如今选择和匈奴和亲,最重要的就是形势所迫。他需要匈奴人的保证。不会在背后伏击,不会让莫家军两面受敌。
不得不说莫离看的明白想的清楚。立马就意识到,必需更进一步的拉拢匈奴。看来匈奴的机会来了,如果真保莫家军夺了天下,也许匈奴还能分一杯好处。
至于这好处是什么,先走一步看一步,当然最好就是土地,匈奴人热爱土地,需要土地。
和亲确实是个好东西,至少莫世子算是南宫国人中,对匈奴人仁道仁慈一些,到比以前的皇室更强。
匈奴国开始筹备托利公主出嫁的事宜了,而莫离也接到了托利公主送来的情书,看着那烫人的字眼,莫离只能冷笑。
莫雨尴尬极了,没想到这托利公主如此热情,或者说大方,人家送求亲书,她就送情书。
二人坐在军账中,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公布这件事情,可是现在必需做,而且越快越好。
其一就是需要去通知所有莫家军,所有主将必需要做好准备,这次的计划也必需要小心再小心,不可出一分的大意。
至于城中百姓也必需安抚,不能生丰姓以不娶托利公主,就是为了让匈奴人入城。
相反要让百姓清楚,娶托利公主只是为了和平,只是为了停战。吩咐好各人的任务,莫离就坐在军账内与主将们议事,安抚城中的大小事务,全都交给莫雨处理。
南宫明气的不行,自己控制的那些武将家眷,居然不声不响的让人救走了,这让南宫明能不气,能不恼吗?
南宫明现在可以确定一点,莫离在京城依旧有势力,而这些人必需要找出来。
不然他日莫离与京城内的百姓相勾结,到时候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攻破京城。南宫明没由来一阵后怕,不行,绝对不行。一定要把京城莫离的人手全部清理干净,查,必需查。
“来人,命金吾卫在京城内开始搜查反贼,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南宫明的命令下的坚决,下的狠心。立马底下就有太监领旨退下,一刻都不敢马虎。
万公公看着走远的太监,心知京城接下来怕是要乱了。虽然反贼该查,可是也会搅乱京城的安宁。
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可是却不得不做。皇上的命令没有错,可是百姓何其无辜。
看着龙案上一脸怒气,脸色阴沉的皇帝,心里越发担忧,皇上万不可失了分寸,万不可失了方向,不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金吾卫突然出现在京城,突然开始在京城胡乱的抓人,一时之间人人惊恐。
可是老百姓恼怒归恼怒,却只能逆来顺受,各家各户皆是门窗紧闭,皆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就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被抓了。城里不少人家都莫名其妙的让人抓了,之后尸体就出现在城外的乱葬岗内了。
也没有人敢去认领,只有无数的妇人小孩子在乱葬岗外哭泣,整个京城皆是一片阴云笼罩,完全在惨淡之中。
京城之内的老百姓对于金吾卫突然如此疯狂的抓人,那是敢怒不敢言,可是依旧有不少关于皇上不仁的传言在民间流传。
朝中许多大臣对此事,也是相当的反感,老百姓们天天在衙门口哭冤枉,当官的自然也怕出大事。
可是这事又不是其它事情,此事与莫离这个反贼有关,没人敢担这等风险。
自然只能任由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在衙门口哭闹,一时之间京城的各大衙门口全围满了人,连当着的自己都挤不进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