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堡宗别闹 > 第八百五十四章 朱元璋:我成了大明化学第一人?

第八百五十四章 朱元璋:我成了大明化学第一人?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堡宗别闹 !

    朱见济忍不住又问道:“化工组也深度参与到预制成品药的研发中了?那他们都没通过各种实验,得出一些化工药品吗?”

    化学工艺水平和科学理念到了一定阶段,有可能搞出各种速效药。

    比如青霉素、罗红霉素之类的。

    工科院化工组,如今事务繁忙。

    自行车厂那边,需要化工组搞橡胶工艺,虽然已经能够弄出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也能生产出钢铁住战舰和蒸汽坦克上用的小型橡胶零件,但依然还在对橡胶进行大量研究。

    如今交趾那边的橡胶种植基地已经有很大规模。

    国内和中南半岛分布的几个炼钢厂也一直在和化工组配合,对稀有金属进行研发——各种特种钢需要掺加稀有金属。

    康美药业的预制成品药研发,也对化工组提出了需求。

    加上朱见济下的任务:黑油的提炼工艺研发。

    所以如今的化工组,早已经不是当年于康拉起几十个道士和炼金爱好者的规模了,足足上千人,工作地点也早就搬到了城外炼钢厂旁边。

    规模极大。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领头羊于康已经成长成了整个世界上最有学识的化工人,可能他现在的化工常识已经比朱见济懂的还多了。

    只不过受限于时代,他不知道元素相关的成套知识。

    但肯定知道一些了。

    而化工组内这样的人才,还有一大批。

    成铭道:“化工组那边,确实在配合康美药业研发预制成品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物质,但能否用在医药上,还不确定,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不过化工组目前内部存在分歧,有的人觉得化工组得到的那些新奇物质,不属于药品,不应该用在医药上。”

    朱见济立即对戴义道:“去宣召于康。”

    戴义道:“于康和于冕,都回老家为于少保守孝去了。”

    朱见济醒悟过来,想了想,“先宣召宋立。”

    于康回浙江守孝后,化工组的最高负责人就是宋立,朱见济猛然又想起一事,“宋立是不是有个儿子叫宋景?”

    戴义暗暗奇怪,陛下为何会知道宋立的儿子,因为以陛下所站立的高度,应该看不见宋立儿子宋景才对,急忙道:“好像是的,听说极其聪慧,有天纵之姿,今年才七岁,现在拜在大儒陈献章门下,和王文素拜师花费巨资不一样,陈献章是主动收宋景为门生。”

    朱见济讶然道:“王文素也是陈献章门生?陈献章会愿意收商人为门生?”

    好巧不巧。

    朱见济还真知道历史上的这两个人:前者宋景,虽然是个高官,但朱见济了解道宋景,是曾经看历史穿越小说的时候,有人提到过,这个宋景是宋应星的曾祖。

    宋应星就是写《天工开物》那位,大明化学家第二人。

    至于大明化学家第一人?

    太祖朱元璋啊!

    我们先来看一下明朝王爷的名字:朱在铁、朱恩铜、朱公锡、朱在钠、朱帅锌、朱恩钾、朱慎镭、朱效锂、朱同铬、朱同铌、朱均钚、朱奉镅、朱成钴、朱成钯、朱寘镧、朱征钋、朱效钛、朱诠铍、朱弥镉、朱諟钒……

    这些名字都是太祖朱元璋提前取好的。

    里面的字:铁、铜、锡、钠、锌、钾、镭、锂、铬、铌、钚、镅、钴、钯、镧、钋、钛、铍、镉、钒。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眼熟?

    因为在元素周期表里可以找到它们。

    所以说朱元璋是明朝化学始祖。

    当然,这其实是调侃,真实原因是朱元璋给后代取名字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字了,不得不用这些生僻字,而《元素周期表》传到中国时,化学家徐寿掌握了规律,翻译过来的时候,采用了这些字,所以不过是一个巧合而已。

    扯远了。

    朱见济通过小说知道了宋景是宋应星的曾祖,但知道王文素这个不算出名的人物,则是自身历史知识的积累了。

    王文素因为是商人,没能出仕,但他写了个《算学宝鉴》,循九章古制,承宋元先河,选精集粹,代表了明代数学、珠算的最高水平。

    不曾想时代的蝴蝶翅膀下,王文素利用商人的资金优势,用重金开道,拜在大儒陈献章门下,而现在大明对人才需求依然巨大,这样一来,王文还真有可能出仕了。

    戴义道:“陛下可能还不知道,山西的官学扩容,王文素其父伙同其族人全额出资,条件之一,就是请求陈献章收其子王文素为门生,陈献章大概是想为国库减轻压力,也便同意了。”

    朱见济点点头,“好事。”

    说起来,自己确实可以做一件事:提高商人地位,允许商人出仕,毕竟现在朝廷也允许官员经商,那么允许商人出仕,岂非是很好操作的事情。

    回到正题上。

    对戴义道:“去宣召宋立过来觐见,然后拟朕旨意送递浙江于家埭,对于康和于冕夺情起复,皆官复原职。”

    国家需要他们。

    作为人才,守孝三年,太浪费了。

    戴义立即去操办。

    朱见济对李雅风道:“医研院的事情定下来了,然后朕还要说个事,历来有术业有专攻的说法,所以医卫司那边,可以酌情考量一下,把相关的疾病按照身体的部位进行科别划分,比如伤风感冒、脾胃等脏器的属于身体内部的疾病,划分到内科,比如骨折则划分一个专业的骨科,如割伤、划伤,则是身体表面的疾病,分为外科,诸如此类,要把医学细化。”

    李雅风眼睛一亮,“如今我大明郎中数量暴增,细化之后,很多人就可以专攻一科,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医疗水平?!”

    朱见济道:“正是如此!”

    李雅风立即行礼:“陛下圣明,微臣这便去操办。”

    朱见济笑道:“李爱卿,如今我大明人口破四亿,将来还会更多,医卫司肩头责任重大,此事办好了,汝之功绩,不低于杭敏、施辛等人,甚至要超过历代名医,名垂青史并不难,还望汝等勠力同心,立下千秋之功绩。”

    给李雅风打一针鸡血。

    李雅风哪会不知道朱见济的心思。

    笑道:“臣必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