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明末草头王 > 第一百一十三章明亡于东林

第一百一十三章明亡于东林

作者:爱妃家的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明末草头王 !

    四周的流民们见此,也是纷纷下跪,向着刘易磕头,嘴里七嘴八舌的说着。

    “大人恩典我等永不敢忘!”

    “大人仁慈!”

    “谢谢大人活命之恩,大人公侯百代!”

    “……”

    刘易表情动容,原本他下令赈济流民,只是利益使然,他需要代州的地盘和劳动力为他所用。

    至于说这其中究竟有几分是出于仁慈,刘易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看着这些流民脸上那深深的感激,他的心被什么触动了。

    这些,都是人啊!

    活生生的人啊!

    在明末的乱世中,人口被天灾和战乱消灭了一大半,从史书上看,就只是一串串的数字而已。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一串串的数字究竟代表了多少的悲欢离合,人间惨剧,谁也不知道。

    刘易忽然找到了自己穿越过来的意义!

    他要尽力让这串数字,少上那么一点,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好的!

    ……

    昭武军开始了赈济代州范围内的流民,发生在代州城外的一幕,不断的发生在代州范围内的流民聚集点,以及各个县城乡镇村落。

    刘易给流民和受灾的代州百姓施粥赈济,并且借此机会来理清一下他治下的人口数量。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治下还有隐户和逃户的存在!

    他要将所有的劳动力都利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昭武军变得更强大。

    只有足够强大了,才能在乱世中活下来!

    刘易带着自己的亲卫,这段时间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流民点,以及代州的每一个村子。

    他亲眼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的究竟有多苦。

    不过,虽然他心生同情,但他绝对不可能去白养这么多人。

    在代州的百姓接受了几天昭武军的赈济,昭武军将自己的爪牙深入各地之后,刘易便开始了他的大基建计划。

    组织代州百姓以工代赈,平整道路,修建关隘,开垦荒地屯田,兴修水利,建设工厂和屋舍。

    在流寇席卷的战乱中,失去家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刘易正好组织人力修建房屋,将他们集中安置。

    这样的话便于安插治安官进行治安管理,和日后安排征粮官征缴税赋!

    与此同时,昭武军还在不断的扩军,刘易在各个县城都设置了征兵点,以及新兵大营。

    昭武军的征兵条件一给出,可以说得上是应者景从。

    在代州,现在官府已经变成了一个摆设,真正说了算的是他刘易。

    安茂同彻底变成了一个泥塑木雕,政令不出官衙,被刘易和李东海联手架空。

    现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装点门面了。

    现在,在代州以外朝廷和流寇来回拉锯,打的你死我活,可代州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搞建设了!

    ……

    刘易巡视了整个代州一圈,带着一身的疲惫返回了原平县。

    虽然他控制住了整个代州,但刘易真正的根基还是在原平县。

    整个昭武军的指挥系统,全部都在原平县境内,刘家的诸多工厂,财库也都在原平境内。

    最起码在代州未完成建设之前,刘易是不愿意将昭武军系统的首脑搬离原平的。

    只是,他才刚刚回到代州没多长时间,就再次接到了朝廷的圣旨。

    来传旨的还是上次的小太监,刘易恭恭敬敬的接旨,然后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传旨的太监,临走还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

    传旨太监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刘易的心情也很不错,他被崇祯皇帝授了个参将的军衔。

    从今天开始他也能够光明正大的自称将军,而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崇祯皇帝赏赐的三百两白银,就让刘易有些哭笑不得了。

    三百两……

    这特么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就连他给传旨太监包的大红包都不止三百两!

    不过,这下也让刘易看出来了,大明现在的财政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自己大破流寇数万,斩首贼首蔺养成,再怎么说也算是大功一件,竟然只赏赐了三百两白银。

    这三百两够干啥的?

    幸亏刘易一开始就没指望靠朝廷发军饷过活,否则昭武军上下都要被饿死。

    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流寇,天灾,瘟疫,建奴……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财政问题!

    要是大明朝廷有钱的话,发生天灾也可以赈济,就不会产生流民了,没有流民,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流寇,流寇自然可以剿灭。

    只要不产生流民,以这个时代的民众的迁徙速度,就算是发生瘟疫,那也只会是地方性的,怎么可能整个北地都疫病肆虐。

    只要有了钱,大明可以重建东江镇,修筑山海关防线,修缮长城各关口,就能抵御住建奴入寇,再严控走私,用不了几年,建奴必乱!

    所以说,明亡于东林是一点毛病也没有!

    不光是南明时期的党争,使得大明失去了构建江北防线的最佳时机。

    他们祸乱国家,更多的是在崇祯年间。

    东林和阉党之争,说白了就是大明朝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南北之争!

    东林代表的是江南士绅和商贾的利益,阉党是北方各党派的联合,代表的是北方士绅和商贾的利益。

    在崇祯朝,东林得势,阉党被打压的惨不忍睹。

    东林得势了,自然要维护江南士绅和商贾的利益,所以崇祯年间大明能在江南收到的赋税是越来越少。

    大批大批的江南士人肆无忌惮的,拖欠本就不多的赋税。

    但是,大明又是赈灾,又是剿寇,又是御虏,花费可是不少。

    所以,本就受灾严重的北方倒霉了,阉党在朝堂上被打压,说不上什么话。

    如此一来三饷加派,各种苛捐杂税不断。

    逼的原本很多能活下去的百姓做了流民,然后又变成了流寇,成为了覆灭大明王朝的主力军。

    明眼人都知道,明末这种情况,如果崇祯皇帝能对江南士绅和商贾科以重税,然后废除北方的三饷和加派。

    全力赈济北方受灾民众,绞杀流寇,抵御建奴。

    说白了也就是用江南的钱,来救北方。

    那样一来的话,大明说不定还有救。

    可是呢?

    现在大明朝堂上说了算的是东林党人啊,他们怎么可能让崇祯去收江南的税。

    无奈之下,大明只能继续对北方加派三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样下去,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被逼的造反啊!

    可是,等崇祯皇帝体悟到这点的时候,闯王……哦不对,是大顺永昌皇帝已经杀进北京城了!

    谁敢说大明不是亡于东林?

    刘易感叹完东林不是个东西,但随即就将此事抛到了脑后,他又不是大明忠良。

    这天下越乱,他这种野心之辈才越有机会啊!

    刘易回到自己的书房,没多时,便有一个亲兵送了一封信过来。

    刘易打开信封看了起来。

    信是罗汝才写来的,刘易前段时间鼓动他去介休杀大户,但罗汝才对此表示疑虑。

    介休还在太原更南边点,他现在在忻州,想要杀去介休有点远,还要路过太原。

    而太原附近驻扎有朝廷的重兵,实在是有点危险。

    就写信回来委婉的拒绝刘易。

    刘易看完信,嘴角抽了抽。

    心中明了,罗汝才这是嫌利益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他凭什么听刘易的?

    虽然刘易知道介休的八大汉奸有钱,但罗汝才不知道啊,即便刘易已经在信中说明了原由,并且标注介休的晋商有钱,大大的有钱。

    罗汝才也不相信,他怎么知道刘易是不是骗他?

    万一白跑一趟呢?

    万一介休是刘易和朝廷联手做的局要坑他罗汝才呢?

    自称曹操的罗汝才奸猾的很,才不相信刘易的话。

    没有足够的,马上就能拿到手的利益,他罗汝才才不动弹呢!

    并且,在信的最后末尾,罗汝才还“委婉”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缺盔甲了。

    刘易嘴角抽搐,他自带罗汝才这是什么意思,想从刘易这里再搞一批盔甲。

    但是,刘易却是暂时拿不出盔甲卖给罗汝才了。

    昭武军最近在迅速扩军,兵员总数已经超过了三千,奔着四千大关去了,并且看样子在代州范围内还能挑出不少的合格兵员。

    现在刘易不缺钱粮,短时间内,昭武军的规模肯定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他正是需要甲胄兵器装备昭武军的时候,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卖甲胄?

    如果昭武军兵工厂产量有剩余的话,处于利益考虑,刘易不介意出售一部分质量不好的残次品。

    嗯,也就是所谓的外售型甲胄,高价卖给罗汝才。

    但不是现在!

    接下来几日,就在刘易在是继续劝说罗汝才出兵介休,还是干脆自己带兵去做之间来回摇摆之间渡过。

    只是没想到,几日后一个另刘易意想不到的人,却是再次来拜会他。

    “杨通判怎么又来我这里了?”

    刘易似笑非笑的看着堂下的杨振。

    他以为自己上次已经把杨振和洪承畴给得罪死了,没想到杨振却是又来拜会他了。

    他是真没想到!

    现在刘易很好奇杨振的心理活动,怎么,他就不怕刘易弄死他吗?

    杨振深呼吸几口之后说道。

    “卑职来传达洪督军令!刘参将请接令吧!”

    刘易没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杨振。

    杨振强顶着压力说道。

    “洪督传令,限令刘易所部即刻出兵牵制曹贼罗汝才,配合临洮总兵曹文诏围剿曹贼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