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明末草头王 > 第十章戚家军

第十章戚家军

作者:爱妃家的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明末草头王 !

    不过,戚继光的戚家军不光打倭寇是一把好手,即使是对上精锐的鞑靼骑兵,也是丝毫不落下风。

    凭借鸳鸯阵,车营,以及冷热/兵器搭配使用,轻轻松松的教了北虏怎样做人!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戚少保戚爷爷的练兵之法,绝对堪称是屠龙术。

    就算是戚少保死了几十年,他孙子戚金率领戚家军,在浑河血战中,也打出了不愧于自己威名的战果。

    自己虽然全军覆没,但也给巅峰时期的八旗兵造成了不下于自身的伤亡战损。

    八旗兵伤亡惨重到了什么地步呢?

    可谓是家家带孝,户户哭丧!

    连后世满清修的《明史》中,都对此战双方的伤亡不敢详细记载。

    修《明史》的都是些什么人?

    满清的包衣奴才们!这帮包衣奴才为啥不敢写?

    还不是因为怕触动他们主子那颗敏感的小心脏吗?

    浑河血战过去才十几年,戚家军虽然全军覆没,但其威名依旧在人们口中传唱。

    尤其是在八旗号称满万不可敌,肆意入寇大明的背景下,能够给满清八旗造成重大伤亡的戚家军,更是被神话了。

    刘老爷听到自己儿子的话,心中惊诧不已。

    “难不成吾儿有纪效新书?”

    刘老爷感觉有些不敢置信。

    纪效新书是什么?

    是兵书!

    在古代,兵书可是被称为屠龙之术的。

    既然是屠龙之术,又怎么可能轻易流传于世?

    整个大明,拥有纪效新书的,除了戚家后人,也就大明兵部和皇家内书房有抄录了。

    刘老爷实在有些难以置信,自己儿子怎么可能有纪效新书?!

    刘易摇摇头,表示没有。

    刘老爷松了口气,心中暗道果然不出其所料。

    只是,他这口气还没松完,刘易却是开口说道。

    “父亲,我手头虽然没有纪效新书,但我看过,其内容也记了个大概。”

    刘老爷瞪大眼睛,不敢置信。

    但刘易却是没感觉有什么。

    不就是一本书嘛!有啥呀!

    后世在网上,有啥书是找不到的?

    即使是造蘑菇弹的教材,网上也有,只不过能不能造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老爷不敢相信,声音有些颤抖的询问道。

    “吾儿,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刘易脸上的表情微变,忽然想起来了,在这个时代,兵书可不是谁都能看到的。

    即使是以刘家的社会地位,家里的书房里,也只有一本大路货的《孙子兵法》。

    “父亲别急,且听我狡辩……”

    刘老爷:“……”

    刘易随便打了个马虎眼,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刘老爷并没有要深追究的意思,对于自己儿子,他向来是极宽容的。

    就像是刘易是如何会小高炉炼铁法的?

    他心中疑虑,但也只认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自己的纨绔儿子忽然开窍了。

    ……

    刘老爷将编练团练的事情交给了刘易筹备。

    自己则是将精力投入了刘家产业的扩张之中。

    刘家成功吞了王家的矿山,还有了刘易拿出的炼铁法,可想而知刘家的产业规模将会扩大多少。

    不夸张的说,有刘易拿出的小高炉炼铁法作为依靠,刘家的产业很快就可以在整个山西甚至是大明,占据一席之地。

    刘易没回原平县县城,而是带着随从,回到了刘家在东山的矿场。

    在此之前,刘易好好和刘老爷算过一笔账。

    就按照明军将领养家丁的待遇来算,每名士卒每月军饷二两,一年就是二十四两。

    这还只是步兵,骑兵,斥候,弓箭手等技术兵种,军饷还要翻倍。

    每人每天消耗粮食三斤,每隔一段时间还需要来点荤腥改善一下伙食。

    一年就是一千三四百斤粮食,换算成以石做单位那就是十多石。

    按照这个时候的粮食市价来说,最起码需要二十两白银。

    光是军饷加粮食,养一个兵一年就需要四五十两白银,这还是最基础的。

    这还没算上兵甲武器,以及日常赏赐,伤亡抚恤的。

    靠老刘家的家底子,最多也就养几百人。

    再多,就要倾家荡产了!

    但是降低标准,刘易又是不肯的。

    他想要的是精兵,是将来在华夏天倾中,能够保护自己,和满清八旗交手的精兵。

    而不是一群战斗全靠人命往出堆的流民兵!

    就像是李自成,巅峰时期是多么的不可一世,手下兵马号称百万!

    自关中出,一路东征气势恢弘浩荡的打到了北京城下,几乎不可阻挡。

    夸张且可怕!

    但是其中精兵却是极少数,只有他的老本营还称得上精锐二字。

    其结果不用多说!

    在一片石之战中,李自成用自己的老本营血拼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损失惨重,手底下的精锐人马丧尽。

    反而是被满清捡了便宜!

    李自成彻底失去了自己赖以镇压天下的依仗,没有一只精锐军队压阵,那人海战术就只能算是人海,而和战术沾不上边了。

    号称百万的顺军乌合之众,对上的满清精锐八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片石之战后的顺军虽依旧号称百万,但大部分都是连正规训练都没有过的流民,战斗力稀烂。

    偌大的大顺,在满清手上没坚持过一年,便宣告灭亡。

    就连李自成本人,也在逃命的过程中死在了九宫山,死在了一只地主团练武装手上。

    试想一下,若是李自成手上的百万大军,都是他老本营那样的精锐,一片石之战的结果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百万顺军精锐,就算是用人堆,也能将投降满清的关宁军,以及满清八旗给堆死。

    李自成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人海战术行不通。

    刘易当然吸取了教训,果断决定练兵就按精兵的标准来。

    不过,刘易这么想,但刘老爷却是有不同的看法。

    觉得刘易真没有必要如此。

    在刘老爷,或者说在天下人看来。

    大明虽然有些内忧外患不断,但还远远没到要亡国的地步。

    皇帝勤政聪慧,军队虽然打不过建奴,但依仗关宁锦防线防守还是没问题的。

    流寇虽然四处闹腾,但问题也不算大,一直都是在被官军撵着揍,要彻底剿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嗯,最起码在崇祯十五年以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国祚二百多年的大明真的要亡国了。

    其实就算是崇祯十五年往后,也没多少人就觉得大明真的要亡国了。

    在所谓的“有识之士”看来,大明北方确实是糜烂了,在天灾人祸和建奴流寇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长江以北被祸害惨了。

    但大明还有江南啊,此时的江南还是一副盛世繁华的景象。

    北方糜烂守不住了,大明大不了南迁而已。

    别忘了,大明可是有两个京城的,南京也是京城。

    没了北方,大明还有富庶的江南,还有湖广大粮仓,有淮河防线,最起码也是一个东晋或是南宋的局面,多了不敢说,几十年国祚还是有的。

    但谁也想不到,历史究竟有多么的操蛋……

    刘老爷不是穿越来的,不知道接下来几十年的历史走向,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危机感。

    觉得自己家练兵,也只是为了防备同行下黑手而已,差不多有点样子,能够威慑一下某些同行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大价钱练精兵呢?

    其实刘老爷主要还是被刘易算的那笔账给吓坏了。

    真要是按照刘易那么来,老刘家根本不会有收益,就算是有小高炉炼铁法,老刘家每年的收益,最起码有八九成砸进去了。

    这就是刘老爷和刘易的思维差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