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逆风飞扬的青菜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举(一)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举(一)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逆风飞扬的青菜 !

    “三舅舅,你舍得让振远去从军吗?如果你舍得,那走武举也是个出路。”看着一脸纠结的三舅舅,博文有些犹豫的问道。

    其实,关于振远的以后要走的路,在京城时,振远和大家就商议过了。

    振远的底子放在那里,考文举的难度比较大,要是考武举,把握还大一点,但考了武举,就走上了从军的路了。而且,这一旦进了军队,就有可能会上战场,刀剑无情,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所以,博文才会这样问三舅舅。

    毕竟,一般家庭都不舍得让孩子入伍,特别是三舅舅家里,现在也算是富裕乡绅家庭了,没必要让孩子去冒这样的危险。

    其实,博荣也算是走上了从军的路了,这也是当初为什么,何名礼夫妇死活不想让他去沧州学艺的原因。但因为博荣特别坚持,那是他从小的梦想,何名礼也没有办法。

    相比较而言,博荣走从军的路比振远有优势。

    博荣年纪小,天赋好,又有沧州所学武艺的底子,自保应该没问题。再者,如果这次能考上武举,甚至武进士,那他从军的起点就不一样了,最起码也是七品的校尉了,这样,比起一般从大头兵做起的,还是好了许多。

    而振远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专门在家练武、练骑射本事,等三年后再考武举。另一条路是先进军队,在军队锻炼一段时间,看在军队能否晋升,或者,等武举考试时,从军队报名,也可以参加武举。

    博文他们还特意请教了赵继宏,听赵继宏说,在京城的守备军里,每半年会举行一些比武测试,如果表现好的,可以从伍长,到十夫长等逐级晋升,军队里也可以报名参加武举考试,像振远这样的秀才,军队里还是比较看中的。

    而在京城商议的时候,振远就表示是死活不愿回家。

    他说,他一个人在家练习效果也不好,现在到沧州学武也已经来不及了,他都十八岁了,要去从军,再找机会考武举。他不愿意在家成亲生孩子,一辈子就围着那一亩三分地,当个小秀才。

    听了博文的话,三舅舅难得的没了声音。

    他和何名礼一样,心里是不愿孩子从军的,即便考不上举人,就是一个秀才,在府城还有个学堂呢,家里的家产也不少了,怎么着,也能让他过上安稳舒坦的日子。

    但他也知道,孩子的心愿不是过安稳的小日子,而是希望通过拼搏去赢得更好的前程,这让一向精明的三舅舅也无法取舍了。

    他觉得需要回去,跟儿子好好谈谈!

    *****

    就在杨家堡众人热火朝天的在庆祝何博文考中进士,忙着立牌坊的时候,远在京城的博荣,正在开始他的第一轮武举考试的最后一项。

    本朝的武举,规则也是改变过许多次。

    最初是自开国大帝瀚武帝时开创的,当年开始时是每三年一次,分武举人和武进士,跟文举、文进士一样的考试流程,后来,瀚武帝猝然过世后,明帝即位,文官们提出,国家太平,边境已无战事,武举太耗国力,变为六年一次,武举与与武进士合并,都在京城举办,名额也大幅缩减。现在承乾帝即位,当即宣布,以后武举每三年一次,武举与与武进士合并,都在京城举办,由陛下直管,兵部负责选拔,按成绩排序,每届取五百名,前两百名为武进士,次三百名为武举人,只选第一名为武状元,不选榜眼、探花等其他类,武进士、武举人都直接授官,分别是正六品、正七品的校尉,由兵部统一安排去处。

    武举考试科目由武力、武艺两大科目组成,分两轮举行,武力主要是马射、步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武艺主要是军事策略、谋略等。

    第一轮选拔出五百五十名,第二轮确定前两百名武进士和后三百名武举人。

    武力比赛项目比较多,因此考试也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今天,是最后一项,兵器。

    兵器考试是由应试者自由选择一项兵器,进行表演,表演后,从四面八方会射来头上有红色颜料的秃头剑,由应试者挡掉,总共是会射出二十只剑,应试者身上被射中五只以上者不能通过,身上被射中越少,分数越高。

    何博荣前几天的成绩总体还不错。各项基本都是比较靠前,最好是负重和马枪。

    博荣天生力气大,平时也一直在做负重锻炼,所以,别看他只有十六岁,就负重这一项,他的成绩能排前五十。

    马枪更不用说了,林掌门知道他要考武举,就把一套棒法,根据长枪的特点,改编成枪法,让他在马上训练。

    博荣又是个爱显摆的熊孩子,喜欢在马上各种花样表演。所以,他的马枪舞起来,除了有力气,还很有美感,因此,这一项,他的成绩也比较靠前。

    博荣最弱的一项,就是马上射箭了,这个还是平时训练的少了。但有其他项的成绩拉了一下,总体也是能进前两百名了。

    这次兵器,博荣选择的是剑,也是他平时最拿手林氏剑法,这套剑法舞起来,不仅好看吸引眼球,就是最挑剔的小妹,每次看他舞剑都忍不住的拍手叫好。而且,还很能近身防护,对于这种挡剑考试来说,最合适不过。

    当何博荣一身玄色劲装,立在考场中央,像各位考官施礼后。一拍腰间的软剑,舞起林氏剑法时,立刻就吸引了高台上考官的注意。

    这次考官有五位,坐中间的是主考官靖远候萧豫章。他看了手上的资料,对场下年仅十六岁的博荣更感兴趣了。

    要知道,这个年纪,在江南文风很盛的地方,能考上秀才就很不容易了,而且,还有这样一身武艺。这剑术,看起来也练了好几年的功夫了。

    如果说是世勋之家出身还好说,毕竟,世勋之家从小就有条件开始培养孩子武艺的,可看这孩子的资料:何博荣,十六岁,淮扬府邗江县杨古镇人,父亲童生,农耕家庭。

    一个农耕家庭,能培养出这样的武学好苗子,可真是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