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蚁贼 !
作者:cxinlu
平日喜欢存书看,大约有近两月没看,今日一阅,果然,爽!!!
山东之战,依我看小邓虽非大胜,亦不可说惨胜!!!
为何?此战,小邓完全取得了当初进军山东的战略目的:
1.辽东之地,地处偏僻,进则是辽西大都,元军要害之所在,战不可胜;退则是深山老林,半岛大海,退无可退。土地贫瘠,人才不丰,又多有胡族,其心未必异同。若是自守此地,或为他人所灭,或是俯首称臣。跳出辽东包围圈,避开大都元军的包围,免于囿于偏僻之地;开辟了新战线,可进取中原两淮天下膏腴之所在,亦可以北上威胁大都,成夹击之势,正所谓鱼跃龙门。
2.渡海征山东,踏足中原,与天下群雄并列,使天下英豪正视海东。收山东沿海膏腴之地,汉人数量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易于招收流民充实朝鲜;同时传名天下,易于收取天下之英才,为问鼎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3.与察汗一战,看似海东军损失惨重,实则不然,小邓嫡系只有杨万虎一衙精锐损失惨重,其余所部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此战,山东兵马损失惨重,大幅度削弱了山东本土兵马,易于日后整编;且双方共同作战,打出了同袍之情,收取人心;也方便小邓观察山东人心向背,适时消灭大量地主,扫除日后隐患;又近距离考察山东将领和文官能力,得数员大将及干吏。最重要的就是,扬名天下,成就一方霸主之势。
察汗此战,看似未败,取得济南,济宁之地,贯通南北;包围山东之地,然则已输大势。察汗初来,轻破田丰,欲借小邓初来,未能整编山东军马,理顺山东政情,后援未至之时,打个措手不及,席卷山东之势已现,此可谓天时也。察汗军南北夹击,分取济南,泰安,恃强凌弱,轻易绕道益都,山东之地纵横驰骋,不可谓无地利之便。察汗军,士兵是积战老军,更有勇将无数,可独领一方的更是不少,兼有察汗统帅,将帅一心,不可不谓人和啊!然先钝于泰安,后挫于益都城下,未能把小邓赶出山东,而后更因后方不稳而退走,使小邓稳稳立于山东之地,进取中原之势已现。海东军虽百战之师,然则其大将之才甚少,此战很是磨砺小邓及手下众将,年轻优秀的将领不断涌现,山东军马更是一次磨练,战力更精。敌人立足未稳且据有天时地利人和,挟风雷之势尚未败之,更论它时!!!
这一战,小邓先失于先机,准备不足,被打个措手不及;后坐困危城,不能提督调度人马,更是被动挨打。此战,海东之困境,始于济南;济南之败,则始于山东东南沿海之败;东南之败,则还是准备足,失于先机导致的,未能统筹提督屯田军啊。于海东而言,此战最大的变数便在于赵过所部,若按潘贤二之计,断其粮道,则山东之局立生变数,不再受制于人,然小邓被困于益都,则使赵过所部变成死子,动弹不得;然益都初得,小邓不得不防守于此,同甘共苦,亦是两难啊!!!
有书友提出,打游击战,其实不现实啊,游击战是调动敌人,以多打少,创造局部优势,分讲究的分兵合击之道,消灭敌人有机力量,然而在古代没有电台电话啊,不具实时通讯条件啊;而且察汗军也是抱在一团的,区区山东半岛,毫无纵深可言,游不起来啊;最重要的是益都若失,田丰立降,则海东立败!
田丰现在不宜消灭。首先,海东才经大战,需要休整,理顺海东与山东各部关系,消化吸收才是正道理;其次,可做与察汗部缓冲;第三,田丰若土鸡瓦狗也,时刻可灭;第四,大义之道,同为宋臣,名不正却是不好;第五,对海东而言,当下首要攻取却是济南和济宁二城,而非田丰所部。至于消灭与否,则可静观天下大势。
最后,感谢老赵,作此奇文,期待后续。
鄙人浅见,有不周之处,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