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与非遗的开始 > 兴仁—石氏面塑

兴仁—石氏面塑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与非遗的开始 !

    石氏面塑是以家族传承为主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流传于黔省黔西南兴仁县城关镇的石姓人家。

    由于民间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祭祀,盖屋上梁时所用的“飘梁粑”等对面塑制品的需求量大,而石家让制作的面塑品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极具观赏性。

    因此,便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成为人们举行各种民俗活动的首选。同时,由于有很好的市场,面塑制作成为石家让用以养家致富的本钱,这也是石氏面塑在当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已列入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兴仁县志》记载:面塑艺人石家让“用面食捏人像及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抗战时期,美军驻县,他用面食捏美军人像,美军认为被辱,欲踢其摊,他灵机一动,又捏一日本兵跪着向美军投降状,美军大喜,视为珍品,争购带回美国。”此事当时在兴仁引起轰动并广为流传,由此也证明了石家让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才智。

    石氏面塑原料为糯米面与沾米面按2∶1的比例×混合而成,在正式制作作品前,要将已搓揉好的白色面团按制作对象的大小,取大小不同的面团兑上天然颜料制成的色素,再搓揉成不同色彩的面团。所选取的色素是天然植物加工而成,能食用。其色以红、黄、蓝三色为基本色,通过配制,可配成近30种颜色。面团上色后,就可根据制作对象各部分的特征和色彩取用不同颜色的面团进行创作,多用搓、揉、捏、挤、按、辗等手法。

    石氏面塑扎根于民间,应用于多种民族民间传统习俗活动中,手工工艺复杂,在民间流传历史悠久,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工艺,体现了人民群众智慧,不仅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性,而且还可食用,可谓食品与艺术品的完美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