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与非遗的开始 > 南明—烙画

南明—烙画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与非遗的开始 !

    用“火”来创作一种艺术作品——烙画。

    一个普通的木料物件,一支“火笔”、一双灵巧的手,稍待片刻,一幅精美的烙画便创作而成,与“火”为伴,与所执着的烙画艺术相依。

    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从蛮荒时代到刀耕火种、钻木取火,人类学会了用火,才逐渐走向文明。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

    火还可以记载历史,远古时代的人类利用烧得滚烫的各种石块、石条在风干的树皮、树叶、树干和竹竿烙上极为简单的图形,用来记载人们的生活以及劳动成果。

    到近现代,人类把火力在生产生活端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乃至于像火枪、火车、火电、火箭的出现。

    “烙画”源于中国民间工艺,并且历史源远流长,现代任何艺术院校也没有这门学科。

    夏商周时期人们懂得制作各种器皿,刀、剑、斧等生活用具和劳作工具,随着工具材料的变化,“烙”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汉代“烙马印”是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的烫具。

    烙画又称火笔画,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以前烙画艺人是一种吸大烟的姿势,侧卧床上利用烟灯加热进行烙烫加工,此种方式称为“卧烙”,此法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且不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到四十年代,烙笔有笔架支撑,就形成了“坐烙”技法,它具有灵活多变,简单易学等优点。为研究和发展烙画艺术,开辟了新天地。

    开始,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换代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比较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凹凸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早期的葫芦、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宣纸和丝绢较薄,但却不失烙画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温度过高,手法过重,纸、绢会变焦;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

    烙绘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传统烙画艺术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虑,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

    总之,烙画不仅需要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还需对‘火候’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传统工艺’的坚持。烙画结合了素描、国画乃至浮雕,所以它有很强的立体表现力。

    2013年荣获筑城市南明区非遗烙画项目传承人资格。

    2014年成功申报筑城市南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

    2016年烙画非遗传承进入了黔省民族大学,创建成了烙画非遗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