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 !
《旧唐书?黄巢传》中对黄巢之死有如下记载:林言杀了黄巢跟他老婆,然后带着他们的首级前去邀功,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半路遇到时溥,时溥大喜,顺手杀了他,然后拿着他跟黄巢的人头一便到京城领赏去了
。1900年,敦煌莫高窟大总管王圆箓王道士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洞窟,洞窟之中藏有很多经书。其中有一件《肃州报告》,报告中记载: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进头。
884年5月,黄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沙陀骑兵突袭,牺牲万余人。
在此危急关头,尚让却率万人投降唐廷。有人推测,尚让很可能在混战之中杀死了黄巢。
宋人刘是之的《刘氏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五代时有一个高僧法号翠微禅师,这个人就是黄巢。
更为传奇的是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记载:黄巢后为缁徒,曾主大刹,禅道为丛林推重,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二字。
王明清在《挥尘录后录》卷五记载:那一天,笃信佛教的洛阳尹张全义到寺庙礼佛,无意中发现对面来的僧人十分眼熟,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四目相对,黄巢的眼神中并没有流露出张全义脸上的惊奇,而是面色平和,拂袖而去。
也许正如《新旧唐书》所述,884年七月十三日黄巢已经死于狼虎谷,一代枭雄就此画上了句号。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没有,还远远没有。唐僖宗中和四年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
时溥献上黄巢首级(或许为其替身),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
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临
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女子,让她们喝醉酒后再予行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唯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与称呼有关的那些事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唐僖宗。僖宗是他的庙号。他的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不过在这之前,先容我普及一下与庙号、谥号、年号有关的知识。
谥号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
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中谥;后者称为下谥。恶谥;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为大帝,在中国绝无仅有。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在古代,祖、宗和帝、王的庙号是严格区别,泾渭分明的。祖、宗不是当代皇帝对自己的封号,而是后世帝王对上一代先皇追封的庙号。
祖庙号和宗庙号的区别主要在于:祖庙号是指前朝皇帝开国或统一收复疆土所用的庙号,而宗庙号仅仅是后朝皇帝对前朝皇帝的正常追封。像唐朝仅有唐高祖一个祖,
五代时有后梁太祖、后晋高祖、后汉高祖、后周太祖,而后唐李存勖因为自称是唐朝皇族后裔,所以。仍用唐庄“宗”的庙号。
宋朝从北宋到南宋也只有宋太祖一个祖庙号,少数民族辽金仍然如此,但到了元朝之后,开始出现两个祖庙号。
一个是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另一个是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铁木真被追封祖庙号是因为他统一了蒙古各部,
忽必烈被追封祖庙号则是因为他统一了中原,成为元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任皇帝。明朝也有两个祖,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开国,统一中原
,无需争论,而明成祖朱棣是因为派郑和七下西洋,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海域版图,所以,朱棣被后世的朱高炽追封为明成祖。到了清朝,更加出现了三祖的现象,
一个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个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一个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追封他为清太祖,福临第一个入主北京,统一全国,
所以,康熙皇帝追封他为清世祖,而康熙皇帝玄烨主要是因为收复了台湾,实现了华夏领土的统一,所以,雍正皇帝胤禛又追封父亲康熙为清圣祖。
唐朝之后,又有几个复出的“帝”庙号,分别是唐哀帝李祝、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隐帝刘承佑、后周恭帝柴宗训
,很容易看出,五代出现的这几个“帝”都是亡国之君,之后,帝庙号的追封就是亡国之君特有的专利,一般人还真没权利使用。所以,唐朝之后“祖”和“帝”是两个对立的庙号,祖庙号是统一江山的代表,帝庙号则是丢失江山的代表。
宋朝恭帝赵显因为丢了大半个宋朝江山,他的兄弟赵昰登基后,就追封他为帝庙号。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之所以没有被追封帝庙号,是因为当时的南明四王在江南称帝,他的后代便追封他为明思宗,所以,他这个末代皇帝幸免了帝庙号。
到了清朝灭亡,国人的政治方面已经不在庙号上作文章了,所以,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爱新觉罗溥仪就没人给他追加庙号了,因此,他和王莽是中国封建王朝里仅此无有被追封庙号的君主。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守成令主,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喜好玄虚。文宗不文、武宗不武,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就只能亡国了。而我们这里将要谈到的唐僖宗的僖字在汉语字典里有happy的意思,所以,诸君可见唐僖宗其人。
年号是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来纪念的。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和蒙古国建国初年受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二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
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则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这里还有几个小知识,可供大家娱乐。中国谥号字数最长的皇帝是清太祖努尔哈赤,25个字。
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谥号最长的皇后是慈禧,23个字,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不过在这方面,中国人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一个非常善于模仿的民族,他们学习了中国王朝的谥号文化,进而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名族就是大韩民族思密达。
世界历史上谥号最多的在位国王是朝鲜李朝的高宗李熙,李熙在日本的帮助下脱离中国,独立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不过我们仍姑且称其为国王吧。他的谥号有59个字。
为: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不过他还不是最多的,第一名是李熙称帝后追封的文祖(原翼宗,活着时未在位)的谥号,104个字,
为:体元赞化锡极定命圣宪英哲睿诚渊敬隆德纯功笃休弘庆洪运盛烈宣光浚祥尧钦舜恭禹勤汤正启天建统神勋肃谟干大坤厚广业永祚庄义彰伦行健配宁基泰垂裕熙范昌禧立经亨道成献昭章致中达和继历协纪刚粹景穆峻惠衍祉敦文显武仁懿孝明大王。
厉害吧,这么长的段子,不句子,没有意思,没有语法,当时的礼官在祭祀宣读时应该会很头疼吧,如果没学过顺口溜的话,还真怕一口气接不上来给噎死。关于年号,改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十五年,
改元十七次,也就是说有十七个年号,看来,即使她成为了皇帝,都改变不了女人善变的本性。年号字数最长的是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和西夏惠宗的“天赐礼盛国庆”,都是6个字,也不知道这些蛮子当时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年号,
可把学历史的人给坑了,小读者着也不通顺。改动年号最频繁的是晋惠帝,在公元304这一年,正月用“永安”,七月改“建武”,
十一月复用“永安”,十二月再改“永兴”,一年**用了4个年号,史书记载晋惠帝为人痴呆不任事,看看这变年号的频率你就能看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一年之中换了四个皇帝呢。
年号使用最短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1234年他改元“盛昌”,使用还不到一天,金朝就告灭亡,看来,叫什么并不能改变一个朝代一个人的命运。年号使用最长的是清圣祖玄烨,
只要归功于他的长寿,康熙帝在位61年,所以“康熙”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唐僖宗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看一份简历:
姓名:李儇
曾用名:李俨
庙号:唐僖宗
性别:男
主要经历:
公元862年,出生。
公元873年,立为太子,同年即位。
公元874年,王仙芝、黄巢曹濮起兵。
公元880年,起义军攻入长安,李儇逃离长安,并于公元881年抵达成都。
公元883年,黄巢撤离长安。
公元885年,回到长安,同年,又在宦官田令孜的逼迫下离开长安。
公元888年,再次回到长安,同年,于武德殿驾崩。
如果按正常程序走,李儇当不了皇帝,不仅当不了,轮也轮不到,因为他前面还有五个人正在排队。当然,当得了当不了皇帝,
李儇说了不算,他爹唐懿宗说了也不算,说了算的人是宦官,俗称人妖。唐末宦官专政现象十分严重,皇帝成了傀儡一个,傀儡也就算了,一不小心还要把小命玩掉。让谁上台,宦官说了算,让谁下台,还是宦官说了算,让谁死,也是宦官说了算。
这时候,宦官给皇帝出了个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皇帝马上添个横批:不服不行。唐代宦官掌权要从唐玄宗时期说起,那时候高力士受宠,经常替皇帝批阅奏章,
小事完全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丞相李林甫、杨国忠都要巴结他,太子李亨更是亲密的称他为二哥,
你还别觉得这丢人,能成为高大宦官的小弟弟是人家瞧得起你,一般人想当还当不上呢。不过高力士做人还算厚道,虽然掌权,却还算忠心,
可后来的宦官就逐渐失去了老一辈宦官阶级应有的传统美德。唐肃宗、代宗时期的大宦官李辅国,专权跋扈,不可一世,肃宗皇帝每天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肃宗一死,他对刚即位的代宗说:“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