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十三章 一代英主

第十三章 一代英主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 !

    可以说,正是这个让大隋劳民伤财的大运河工程为唐帝国在世界上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本是世间常事。

    可叹大唐这个“后人”却不知廉耻地把功劳一把揽过,对大隋这个“前人”的付出和铺垫视若不见,反倒一味去竭力夸大其不恤百姓的残暴,劳民伤财的狠毒,其用心实是可鄙到了极处。

    辞其咎隋炀帝杨广一生固然为国为民做出了很多重大贡献,曾一度展现出一代英主、千古明君之气象,但由于门阀体制的桎梏和他自身性格的缺陷,到了治政的晚期,竟然走上了昏聩怠政的道路,令无数曾经钦佩景仰他的臣民大失所望。

    虽然大隋最终的崩塌是无数人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归罪于炀帝一人,但作为帝国的最高决策者,对于大隋的亡国,以及百姓在战乱中的流离失所,尸骨遍地,杨广显然都难辞其咎,毫无疑问应该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十一、穷奢极侈杨广为人喜欢摆谱,好面子,爱搞排场,是一个奢靡浪费,崇尚浮华,挥霍无度的帝王。

    大隋朝连续三次伐高句丽无果,已然丧尽了威信,但到了这种时刻他还不知道善待百姓,反而听信一些书生之言,大造宫室以示太平。

    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的观文殿刚刚落成,就又建了仪鸾殿,并紧跟着下旨修建南方行宫,计十六座,极尽奢华。

    建造显仁宫时,杨广遣人大力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又下令各地贡献草木花果、奇禽异兽。又将被杨玄感放火烧毁的龙舟重新修葺,比原来的更加富丽堂皇。

    还在东都西郊修造西苑,方圆达二百里,耗资极其巨大。当然,在历代君主中,如杨广般大建宫室者比比皆是,倒也并非杨广一人如此。

    杨广固然奢靡,但在帝王中也不过中等,仅仅指责他挥霍无度,却对其他奢侈浪费更甚的君王视若不见是不公正地。

    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也绝不是俭省之君,他大修宫殿,宫中多用金玉装饰,靡费颇大,私造宫殿的数量规模更是隋炀帝的数倍。

    不过李世**气好,他抢到手的新帝国正朝气蓬勃,大建宫室时天下太平,所以并无逼反百姓之忧。而杨广在天下已乱后仍然不改奢靡,就不免失了审时度势之明。

    况且李世民试图营造纳谏惜民的形象,所以在谏官的进言下,对自己劳民伤财的行为时常有所收敛,所以总体看来,他一生的奢侈铺陈尚且要略逊于隋炀帝。

    十二、不恤百姓杨广生性贪慕虚荣,每当其它国家的人前来朝拜,他便会产生一种极强的满足快感,所以在亲自远征打通丝绸之路后,他便急急邀请塞外诸胡到中原来游玩朝见。

    为了在周边国家、部族面前充门面,炫耀大隋的富足,他还命令西域商人所过郡县必须殷勤招待,沿途白吃白住,饭店酒肆不准收取分文,令沿途百姓不堪其扰。

    杨广于公元610年正月在洛阳大摆百戏,迎接前来朝贡的西域商人,奢侈的庆祝活动长达一月之久,耗资无数。

    为了向外族炫示豪富,杨广下令将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把彩帛缠在树上,结果西域人看后反而觉得不解:“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大隋和西域商人的贸易原本应该是双方互利地,但隋炀帝所做的却是赔本的买卖,让西域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走时还给予很多的赏赐,用巨额国财换取自己大方仁厚的虚名,最终面子是赚足了,钱也赔老了。

    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式贸易,小国前来朝拜,藉此从中华得到大量的金珠赏赐和急需物资,而中原帝王则得到万国来朝的荣耀。杨广的朝贡式贸易使国家耗费了巨额钱财,百姓也因此负担大增。

    在丝绸之路打通后,本应给百姓带来极大好处,可在短期内却反而给百姓带来了负担。隋文帝交到隋炀帝手中的大隋朝虽然号称富庶,但却只是国家储备富足,与文景时期藏富于民不同,富得并不扎实。

    即使在三征高句丽之前,隋朝百姓的贫富差距也很大,底层百姓的日子十分清苦,缺吃少穿,所以杨广这种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文治武功,慷百姓之慨的做法让人们心里都不舒服,这和**当年为了第三世界领袖的虚名而从困苦不堪的百姓口中夺食,多年间无偿大笔援助亚非拉穷国,甚至在百姓大批饿死的那三年中也不停止的自私行为是同样的性质。

    牺牲自家百姓的利益,去博取外人的几句称赞,这充分暴露出杨广不知爱惜百姓的特点。他是一位极富进取心的有为君主,却绝非一个体恤民间疾苦的帝王,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过失,也是促成隋末乱局的重要根源之一。

    正是因为杨广生具行事任性,不恤百姓的性格,才会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压根儿不管百姓们能否承受,而其他庙堂重臣高高在上,也不会在乎底层百姓的死活,所以隋廷征发、聚敛无度,最终逼反了不计其数的老实百姓。

    在三次征辽的过程中,隋炀帝先后征用了三百多万民夫,很多人活活累死病死在路边,全国大量地方出现男丁不足的现象,不得不靠妇女和老人来从事生产。

    一征高句丽失败后,他在国力尚未恢复前就发动第二、第三次征辽战争,逼反了无数百姓,一个能顾惜子民死活的帝王不会像杨广这么急躁。

    李世民征辽东一样是两次无功而返,李治即位后一时也无法灭掉高句丽,但李世民和李治比杨广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忍能等,硬攻拿不下就持久地袭扰,国内不靖就立刻在辽东罢兵,缓解百姓的压力,所以才能把对辽东的战争持续进行二十三年之久,最终灭掉高句丽,自己却不会如隋朝般被大规模征发拖垮。

    十三、役民过重杨广少年时雄姿英发,才华横溢,头脑精明,是一个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心十分强烈的人。他十四岁时就已经担任大军统帅的重任,领兵北征突厥,令塞外诸胡近十年不敢南下牧马。

    十九岁时又率领数十万大军扫平南陈诸国,为大隋打下了大片疆土。那时的杨广光芒四射,让天下大部分贤才,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寒门才俊,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才能够顺理成章、众望所归地取代其兄杨勇,从杨坚手中接过大隋江山。

    杨广心高志远,怀抱天下,在主观愿望上极欲成为一代圣君。他素来崇拜秦皇汉武,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那样的帝王,做出一番轰轰烈烈、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

    在杨广看来,不做出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留下千古之英名,就枉为帝王一场。

    也正因有此远大的志向,杨广一直固执地践行着自己的理念,不辞劳苦东征西讨,还时常做出遗泽后世的壮举。

    在登基之后,杨广一度有所作为,开文馆,礼儒生,令长安、洛阳一带胡风尽去,文气复兴。又不拘一格选用良将,使得罗艺、麦铁杖这样出身寒微的人也能与世家子弟同列,一时麾下俊杰云集。

    然后杨广运筹帷幄,派遣将士击败突厥和吐谷浑,开疆扩土,又亲征打通丝绸之路,他也因此被周边各国尊为“天可汗”。

    可以说,杨广的前半生英明神武,是历史上少见的一代雄主。然而杨广自继位之后,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兴兵讨伐不臣之国,征突厥,伐契丹,讨高昌,攻高句丽……一系列的战争虽然成功地开疆拓土,令四夷宾服,却也把国力挥霍到了极限,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在沉重的兵役负担下,他又同时修建大运河,进一步增加了百姓负担。

    而真正致命的还是在这些基础上的三次征辽,每次强行征发数百万人,把大隋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不堪兵役之苦,为了逃避沉重的徭役而纷纷造反,一时盗匪蜂起,天下大乱。

    隋炀帝的过失就在于他志向过于高远,太想建立伟业,证明自己了,于是试图在短短十几年间就做出许多成就,而这些大工程本该由几代人来缓缓实现才稳妥,百姓才好承受。

    杨广的急切之心和他不体恤百姓的性格结合起来,便造成了征伐无度,操之过急,役民过重,这也是隋末乱局出现如此之早,爆发如此汹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蹶不振杨广前半生顺风顺水,为天下人所敬重,在志得意满之际征高句丽,意图锦上添花,一心以为可以摧枯拉朽般轻易取胜,结果却因为过分自信轻敌,惨败而回,这不免令杨广在武勋上感到大为失意。由于迫不及待要洗雪前耻,重振大隋的声威,压服周边各部,也急于重塑自己的名望,他急急又对高句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伐,却每次都无功而返

    起点.qidi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首发!<>手机用户请到.qidin.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