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文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87章 难道天要亡明?(第一更,求订阅)

第287章 难道天要亡明?(第一更,求订阅)

作者:无语的命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二九文学 www.29wx.com,最快更新这个大明太凶猛 !

    我担心的是山东天气啊!

    其实,朱国强担心的何止只有山东一个地方的天气,他还担心着整个大明北五省的天气。

    在那边闲来无事的时候,他特意查了一下崇祯十三年的大事件,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是大旱!这场大旱其实使于三年前,但是今年是旱情严重的一年!

    在历史上,崇祯十三年的大旱,被明人称为“三百年未有之奇旱”涉及到的区域之广,范围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就山东来说,史书上记载崇祯十三年自六月不雨,八月蝗,百姓大饥,群盗蜂起,人相食,草很木皮俱尽。益都、沂水、临淄、昌乐、蒙阴斗粟二千文。奇荒连岁,斗米万钱。土班蜂起,路无行人,男女不生育,尤为奇变。

    大饥,赤地千里,土寇四起!

    其他史书的记戴的大抵上也都是这些字样。

    六月不雨,是元月下雪后,直到六月都不曾下过一滴雨!

    这样的奇旱,不仅让山东各地河水、泉水断流、湖泊也干涸了。甚至就连井水也都见了底。

    面对这样的奇旱,应该怎么样处理?

    一声叹气后,朱国强继续说道。

    “这两年,山东各地旱情不断,十一年,泰安、武安等地先旱后蝗,十二年,济南、东昌、青州大旱,我记得当宋巡抚从府里借了三十万石粮食赈灾吧!”

    世子爷的话,让宋学朱点头叹道。

    “当时要不是世子爷借粮,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啊!世子爷于山东百姓实在是恩深似海!”

    面对这样的马屁,看着面的几人,朱国强摇头说道。

    “借粮没关系,关键是今年怎么办?我看了一下资料,十年山东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或旱或蝗,或是先旱后蝗,十二年,增加到了一半,这旱情蝗灾一年比一年严重,怎么办?如果全山东的百姓,都要赈济,到时候,那有那么多粮食赈济?”

    旱、蝗接连不断,这是晚明最大的特点,由于过度干旱,早在四年前就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蝗灾。从三年前起,蝗灾向西扩展到关中平原,向东扩展到以徐州为中心的山东及南直隶北部,然后扩展到南起淮河、北至河北的广大地区。甚至向南,蝗灾的面积已经扩大到长江流域,并形成了形成东西上千公里、南北四五百公里的大灾区。

    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仅仅只是靠赈灾是又岂能救得了所有人?大明最后就是被这样的灾害给拖垮的,击垮大明的并不是流寇,而是饥饿,因为饥饿把数以千百万计的百姓变成了流寇!

    这场大旱在不少人看来,甚至可能就是天要亡大明的征兆。在这场大旱中,千万人饿死,千百万人沦为流寇,从此之后大明就在没有消停的日子,后来,就没有后来就了。

    但这哪里是天要亡明呀?明明就是天气要亡明,其实这样极端的天气别说是明朝。换成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支撑下来。

    为什么在崇祯13年之前,官军还能够不断击败流寇?可从今年开始,流寇就势不可挡了?

    说白了,就是因为饥饿让数以千百万的百姓沦为流寇,官军嗯,对的不再是几千或者几万流民组成的流寇。而是千百万时都会变成流寇的百姓。

    李自成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兵源。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兵马。

    针对这么多灾民,怎么去赈济他们?粮食?

    这可是上千万甚至几千万难民!什么就赈济他们。哪有那么多粮食啊!

    面对世子爷的反问,众人都沉默了下来,身为地方官员的他们,又岂不知道世子爷说的是事实,只是……这是天灾,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世子爷,臣听说……”

    沉默良久,宋学朱看着世子爷说道。

    “此时大军南下,在南直隶缴获了不少粮食。”

    他口中的缴获,是把阿巴泰诓上船时,阿巴泰掠来的几百万石粮食,尽管数量不少,但是有上百万石粮食都分给难民了,毕竟他们在建奴的入寇中失去了一切,而且那些粮食本身就有很多是在他们家中抢的。

    “确实缴获了不少,可不够……”

    摇头之余朱国强从茶几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藉低头饮茶之机,暗自寻思着,是不是现在就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呢?

    其实,在那边看的心惊胆战之余,朱国强就已经开始寻找起了解决了的办法。而且确实找到了一个办法,只不过他还是想听听他们的打算。

    片刻后,众人便你一方我一语的说道了起来,什么挖水井啦,什么“垦荒除蝗”啦,这种方法是将蝗虫滋生的“菏泽”之地全部开发为农田,不过这边刚提出,那边邓谦就反驳道。

    “这显然不太可能,估且不说这两年建奴入寇,赤地千里不知有多少荒地不说,即便是我们把山东的荒地都垦尽了,蝗虫还是会从北直隶,从河南,从南直隶等地过来,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垦尽山东的荒地。”

    邓谦的反对,让周之训说道。

    “那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做是要做,但不能做无用功吧。”

    几人争来吵去,还是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到最后却只是长揖道。

    “世子爷,我等无能,不能为世子爷分忧,还请世子爷责罚。”

    在他们之前说话的时候,朱国强并没有插话。只是静静的听着他们你一言五一与的提着建议。

    其实那些建议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绝大多数都不过只是表面文章罢了,在这个时代,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就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就是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随时扑杀掉流寇,不论流寇有多少,杀!杀完了,也就保住了天下。

    第二,就是让流寇得天下。

    至于赈灾?几百万可以救,可是几千万哪?你千万嗷嗷待哺的灾民,用什么去救?

    一人一石粮食,就是几千万石!

    “天灾非人之过,有什么好责罚的?”

    朱国强若有所思地想着,将那杯茶一饮而尽,抬起头来又将茶杯放回盘中。

    “关键还是粮食!”

    看着他们,朱国强特意强调道。

    “现在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避免百姓饿死,或者因为饥饿沦为土寇,到时候生灵涂炭,想要避免百姓饿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

    其实,朱国强也很想引进抽水机来抗旱,以及大量的化学农药灭蝗,但姑且不说每次穿越受空间尺寸的限制,只能携带少量物资不说,整个山东省,几千万亩地,没有十几万台抽水机,怎么抗得了旱?至于农药同样也是海量的,

    怎么办?

    只能在另想办法!

    什么办法?

    其实朱国强的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可是,世子爷,到那里去找足够的粮食呢?”

    面对宋学朱的发问,朱国强的手指轻抚着茶杯的杯盖,然后缓声说道。

    “粮食!想要解决粮食问题,去找肯定的找不到的,我们可以筹集到多少粮食?如果今年夏粮绝收的话,有百万百姓断粮的话,我们就要准备一百万石粮食,有一千万人,就要准备一千万石,赈济成百上千万人的粮食,别说是我们,就是整个大明,包括朝廷都筹不出来!”

    朱国强说的极为武断,可这是事实,大明一年的漕粮才多少?不过区区四五百万石而已!

    而这些漕粮是京城百姓和北边官兵的口粮,朝廷又怎么可能把这些粮食拿来赈灾?拿出来的结果,无非就是京城的百姓饿死!况且天下受灾的地方又岂止一个山东?

    崇祯在位期间,是小冰河期带来的自然灾害最严格的时期,他在位十七年,灾荒持续了十七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什么地方不遭灾?陕西更是至此连续受灾十五年,山西、北直、河南、山东等北方省、直也受灾超过十年,再加上战乱的影响,吃人肉这件事情已经变得再平常不过。

    北方如此,南方同样也是如此,姚廷遴在《历年记》中记载了,崇祯十五年上海的旱灾景象——城池内的街道上满是死人,尸体多到了在夜晚归家时,行人稍不注意便会磕绊到路边尸体的地步。而沿街乞讨的孤儿成为了食人者的案板鱼肉,他们会专门挑选这些孩子作为目标。

    而在饱经战乱、旱灾和疫情的北方各省,人肉已经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市场上,屠夫剔人骨如剔猪羊,甚至于一有路人不支跌倒,随即便被人分尸的残酷景象,也时有发生。

    天底下的粮食,就没有那里够吃的!至少在大明是如此!

    “找粮食,肯定找不到的,想要粮食,非得向地里要!”

    “向地里要?世子爷?要是夏粮绝收,又怎么到地里要粮食?”

    宋学朱不解的看着世子爷,

    将茶几上的茶杯端到一旁,朱国强取出一些东西放在茶杯上,然后向前轻轻一推。

    “就是它!想活命,想要粮,我们就要用它!”